专栏专项
Special Columns
她从中职起步,用四年时间完成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“三级跳”;她身兼数职,在繁重的学生工作与高强度的考研备考中“双线作战”;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,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。湖南信息学院国际商学院2021级学生黄佳清,用行动诠释了“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”。
一、起点不同,但奋斗的底色相同
2021年9月,黄佳清以对口升学考试644分的成绩考入湖南信息学院国际商学院,成为该校为数不多的中职背景本科生。起点不同,但她深知:“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”
课堂上,她永远是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学生,眼神专注,笔耕不辍;课后,图书馆的灯光见证了她无数个伏案疾书的夜晚。四年间,她的专业成绩稳居年级前10%,多次斩获国家级、省级奖学金。但她并非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的书呆子,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,带领团队在“三创赛”“挑战杯”“互联网+”等竞赛中屡获佳绩,累计获得各级荣誉60余项。
“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挤一挤总会有的。”黄佳清说,“我只是把别人刷手机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。”
图为黄佳清同学大学期间部分荣誉
二、团学舞台上的“拼命三娘”
作为校团委学生副书记,她分管全校39个学生社团,策划组织校级大型活动20余场,指导社团活动超3000场次。
2022年至2024年,她连续三年带队参与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,担任“向阳花开”实践团队长,深入长沙县乡村,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帮扶。三年间,她累计授课超300课时,发放学习资料500余份,募集捐赠物资价值逾万元。她的故事被长沙市妇联、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媒体报道,成为校园志愿服务的标杆。
“白天忙活动,晚上赶作业,凌晨背单词”——这是她的日常。同学笑称她是“时间管理大师”,她却说:“我只是不想辜负每一份信任。”
图6为黄佳清带队参与暑期“三下乡”与学生合影
三、考研倒计时:一场与时间的极限赛跑
2024年初,黄佳清决定跨专业报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。然而,此时的她仍是校团委的核心骨干,肩负着繁重的学生工作。备考时间不足一年,如何平衡学业、工作与考研?她的答案是:“把每一分钟都用到极致。”
真正的挑战出现在2024年6月。学校承办湖南省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,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,黄佳清白天协调赛事、处理突发情况,晚上回到宿舍继续挑灯夜战。那段时间,她的日程表精确到分钟:
“那一个月,我瘦了8斤。”她回忆道,“但我知道,如果现在不拼,以后一定会后悔。”
四、破茧成蝶:在压力下开出花来
2025年3月,黄佳清的名字出现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拟录取名单上。当她收到通知时,电脑里还存着一份特殊的“考研日志”:
倒计时200天:完成社团换届方案+专业课一轮复习;
倒计时100天:带队“三下乡”结项答辩+英语阅读正确率提升至80%;
最后30天:同步处理“挑战杯”颁奖典礼和模拟考,日均睡眠不足5小时。
“这段经历比录取通知书更珍贵。”她笑着说。翻开她的手机相册,最新一张照片是备考期间拍摄的“图书馆日出”——晨光洒在书本上,静谧而充满希望。
结语:奋斗者的青春没有终点
从中职生到准研究生,从校园活动组织者到志愿服务践行者,黄佳清用四年时间完成了许多人眼中“不可能”的跨越。她的故事,是湖南信息学院“自强不息,敢为人先”校训精神的生动写照,也是当代青年砥砺奋进的缩影。
“山再高,往上攀,总能登顶;路再长,走下去,定能到达。”站在新的起点,黄佳清依然目光坚定。她的下一站,是更广阔的学术天地,而她的奋斗之路,永不止步。
(张翔 曾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