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视角

Medium Reports

新湖南 | 打造“有温度”课程!湖南信息学院这门课程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行列

发布时间:2025-09-03 15:14

(湖南日报通讯员 毛宁 杨浩)近日,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出炉,湖南信息学院管理学院王琼副教授带领的团队负责的《会计学原理》成功入选国家级“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”。这一殊荣不仅是教育部对学校课程建设质量的认可,更是湖南信息学院在深耕教育教学改革结出的“硕果”,充分彰显了课程建设“高阶性、创新性、挑战度”的国家级标准。

荣誉背后的沉淀与积累

“最真的感受是‘合作的力量’!我们的课程能获批国家一流课程,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宽松环境和资源保障,离不开合作企业的无私帮助,更离不开团队成员的紧密协作,是集体的智慧与汗水,共同铸就了这门课程!”当被问及《会计学原理》课程能够成功立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感受时,课程团队负责人王琼老师难掩激动之情。

课程建设能取得成功,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,还有团队的共同耕耘。“团队教师从过去的单打独斗,到凝聚成一个目标,一起学习最新的教育技术,一起打磨教学案例,一起熬夜制作讲解视频,这种深度的教研融合让教学的本质更加凸显。”

“内容为王”是课程团队坚守的根本原则,该团队在运用信息化工具拓展教学时空的同时,结合生活、考证、岗位、竞赛实际,将“情、诚、勤、精、恒”等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全过程,打造出有深度、有广度、有温度的课程内容。

针对不同教学内容,课程团队创新采用“三融合三形式”教学组织方式,即“课证融合+游戏互动”“课岗融合+虚拟仿真”“课赛融合+小组竞赛”,并在实践中提炼出“导、测、析、探、用”五步教学法,贯穿课前、课中、课后全过程,实现“线上学习硬知识,线下练习软实力”的有效闭环,使枯燥的原理生活化、具体的实操艺术化,让“会计学原理”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,使学生的学习有滋有味。

让会计知识“活”起来

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,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。该课程团队秉持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教育理念,构建了“一核双翼三轮”混合式教学模式。

“一核”即一切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。“双翼”是为核心目标提供支撑的两个实践维度:一翼是学科竞赛,另一翼是虚拟仿真实训,通过“课赛融合”和“课岗融合”,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、提升技能。“三轮”即通过资源构建、立德树人、“两性一度”协同推进教学改革。

此外,课程团队打造了“四平台+八资源库”的多元化教学环境。依托中国大学MOOC(国家级精品课)、超星学习通(自建SPOC)、财会职业能力养成平台(虚拟仿真)和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这四个平台,为学生提供了从线上自学、课堂翻转、模拟实训到真实职业体验的全方位学习空间。从解决共性问题的文件库、课件库、习题库,到针对个性需求的视频库、案例库、试卷库,再到拓宽视野的政策库、文化库,课程团队建设的八个资源库,真正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的精细化支持和个性化引导。

“会计学原理是一门有用又有趣的课”。正是基于这种教学理念与模式,学生的学习成效显著提升,普遍反映基础更加扎实,分析问题的视野更为开阔,这门课程因此也受到同学们认可和喜爱。

“此次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,不仅是对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充分肯定,也是学校持续深化教学改革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生动体现。”未来,该校将以此次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为契机,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,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,推动更多优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,打造更多具有高阶性、创新性、挑战度的课程,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为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。